近日,天津、湖南长沙、辽宁沈阳 3 地 5 天累计报告了 5 例猴痘确诊病例。其中,天津报告 1 例,湖南长沙报告 3 例,辽宁沈阳报告 1 例。但所幸的是,这些确诊患者均情况稳定。

目前来说,猴痘虽然不一定会致死,但肯定会使人短期毁容!2023 年 5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也宣布猴痘疫情不再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一、国内多地监测到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天津

7 月 6 日,天津市通过监测发现并报告 1 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7 月 7 日,经国家临床专家组会诊,诊断为猴痘病毒感染确诊病例。目前患者正在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情况稳定。


湖南长沙

7 月 5 日,湖南长沙监测发现 3 例猴痘确诊病例。病例分别为 24 岁男性、28 岁男性和 38 岁男性。病例发现后,省、市、区(县)三级卫生健康部门和疾控中心迅速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医疗救治等疫情处置工作。


辽宁沈阳

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站 7 月 4 日消息,6 月 29 日,沈阳市报告 1 例疑似猴痘病毒感染病例。经临床专家组会诊,7 月 3 日,确诊为猴痘病毒感染病例。

广东广州

此前,6 月 10 日,广东广州监测发现 2 例猴痘病例。病例分别为 43 岁、29 岁男性。2 例病例结合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诊为猴痘病例。目前正在定点医院进行隔离治疗,症状较轻。


二、猴痘传染源有哪些?

猴痘是由猴痘病毒引起的一种病毒性疾病,猴痘病毒的主要宿主为非洲啮齿类(非洲松鼠、树松鼠、冈比亚袋鼠、睡鼠等),感染动物及猴痘病毒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


三、猴痘通过哪些途径传播?

猴痘病毒主要通过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病变渗出物、血液、其它体液或被感染动物咬伤、抓伤,都有可能感染。


猴痘病毒是明确致病菌,高通量测序检出低序列也需要临床考虑。人与人之间主要通过密切接触传播,但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可通过飞沫传播。此外,病毒还可通过胎盘从孕妇传播给胎儿。


四、易感人群有哪些?

人群普遍易感。

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者对猴痘病毒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未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尤其是 1981 年后出生的人)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


五、感染猴痘后有哪些临床症状?

发病初期出现发热、寒战、头痛、嗜睡乏力、肌肉酸痛等前驱症状。90% 患者出现明显的浅表淋巴结肿大,如颈部、腋窝、腹股沟等。


猴痘是“毁容系”传染病,发病后 1 至 3 天,出现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部(建议不要搜索),逐渐蔓延至四肢。皮疹经历从斑疹、丘疹、疱疹、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不同形态的皮疹可同时存在,密密麻麻的。结痂脱落后可遗留红斑或色素沉着,甚至瘢痕,瘢痕持续时间可长达数年。


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并发症,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支气管肺炎、脑炎、角膜感染等。


六、医生:普通人群感染可能性极低

猴痘病例增多是否应该引起警惕?针对网友关心的问题,多位临床感染科专家均表示:普通人感染猴痘病毒的风险低,无需恐慌。

7 月 8 日,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院长卢洪洲称,普通人群日常外出,正常工作、生活感染猴痘的可能性极低。且猴痘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症状可能持续 2 至 4 周,临床症状普遍较轻。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是预防猴痘形成规模传播的三大途径。随着确诊病例的增多,不排除接下来接触者中可能会出现更多的零星关联确诊病例,但形成流行的可能性很小。普通人群只要注意做好防范,感染风险极低。”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表示。


七、猴痘如何进行治疗?

目前国内还没有特异性抗猴痘病毒的药物,临床治疗主要为对症支持治疗和并发症治疗。猴痘为自限性疾病,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严重病例常见于年幼儿童、免疫功能低下人群。

1. 对症支持治疗

(1)卧床休息,注意补充营养及水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2)体温高者,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 38.5℃,予解热镇痛药退热,但要注意防止大量出汗引发虚脱;

(3)保持皮肤、口腔、眼及鼻等部位清洁及湿润,避免搔抓皮疹部位皮肤,以免继发感染。皮疹部位疼痛严重时可予镇痛药物。

2. 并发症治疗

(1)继发皮肤细菌感染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治疗,根据病原菌培养分离鉴定和药敏结果加以调整。不建议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

(2)出现角膜病变时,可应用滴眼液,辅以维生素 A 等治疗。出现脑炎时给予镇静、脱水降颅压、保护气道等治疗。


八、如何预防猴痘?

广东疾控提醒:预防感染猴痘,最主要的预防措施就是不要与有症状者密切接触。

(1)避免与疑似猴痘患者进行密切接触,避免与可疑感染者发生性行为;

(2)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物品和材料,例如餐具、杯具、床上用品、毛巾或衣服等;

(3)避免在猴痘疫情高发国家与野生动物直接接触,避免捕捉、宰杀、生食当地动物;

(4)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清洁和消毒,做好手卫生;

(5)提高猴痘认知水平和防控意识,做好自我症状监测。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皮疹、淋巴结肿大等症状,应主动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