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传染病流行季,新冠病毒尚未消失,人们陆续又经历了流感、诺如病毒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近日,我国浙江、江苏、广东等地都报告发现了鹦鹉热衣原体感染病例,其会导致咳嗽、发热、肺部感染,这些症状与新冠、流感极为相似。很多人担心,此次鹦鹉热的散发会出现流行吗?


01 多地出现鹦鹉热病例!

2023 年 2 月以来,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连续报告了多例鹦鹉热病例,经治疗均已痊愈。浙江杭州一大爷逗鸽子后,高热 40℃,出现“白肺”,以为是新冠肺炎,经检查后最终也确诊为“鹦鹉热”。


图:鹦鹉热“白肺”

3 月 25 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疾控发布提醒,该地已有多例鹦鹉热病例报告。广东汕头 59 岁的李先生突发咳嗽,并且连续 5 天高烧,经医生诊断也为鹦鹉热。


西安疾控发布提醒,西安也有人“中招”。14 岁的点点无明显原因发热 4 天,体温波动 38.5℃ ~ 40℃,伴有头痛和轻微的咳嗽;胸部 CT 右肺下叶大叶性肺炎,检测结果示鹦鹉热衣原体;追诉病史,家人 2 月前买了 2 只鹦鹉做宠物养在了家里。

这些确诊的病例大部分都有共同的特点——与禽类有密切接触,或接触了禽类的分泌物、粪便等,而其中的罪魁祸首就是鹦鹉热衣原体


02 什么是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为衣原体科衣原体属病原微生物,可通过抑制其 DNA 和蛋白质的合成达到抗菌的目的。常见的衣原体有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及牛羊衣原体等,前三种被证实对人致病。

鹦鹉热衣原体是 1930 年 Lewithai 在柏林、Coles 在英格兰、Lillie 在美国同时发现的,曾称为 L.C.L 小体。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类专性细胞内寄生的革兰氏阴性病原体比细菌小比病毒大,直径 0.3μm~0.5μm。


图:显微镜下的鹦鹉热衣原体

鹦鹉热衣原体主要感染鹦鹉、鸽子、鸡等禽类,并可通过病鸟的干燥粪便、羽毛或呼吸道分泌物的气溶胶,进入人体而造成人畜共患病——鹦鹉热

03 鹦鹉热流行病学

鹦鹉热又称鸟热,是由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的,最初发现本病多见于玩赏鹦鹉者,故命名为鹦鹉热。

鹦鹉热人与人之间的传播可能性较小,而且人具有一定的免疫力,接触少量病原体感染几率不大,因此该病大规模传播或暴发的可能性较小。

肺是鹦鹉热最常见的受累器官。据研究,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发病率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中占比约 1%住院病例的总体死亡率约为 0.93%,且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 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

由于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流行病学资料尚不明确、临床症状特异性差,且目前实验室诊断方法局限,临床上很容易造成误诊误治。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是一种新型微生物检测方法,可对临床样本的核酸测序以快速确定致病微生物,近年来也有多篇文献报道 mNGS 提高了鹦鹉热衣原体的检出率。


04 如何鉴别出鹦鹉热?

鹦鹉热起病多隐匿,潜伏期一般为 5~14 天。临床表现从无症状感染到多器官疾病不等,多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高热、头痛、咳嗽、寒战、肌肉酸痛等。鹦鹉热常见的检测方法有:

1. 实验室检查

(1)鹦鹉热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略有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淋巴计数下降;

(2)C-反应蛋白明显增高,降钙素原多为轻度升高;

(3)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明显增高,肌酸激酶升高,低钾、低钠血症常见;

(4)少部分病例出现肾功能损伤,多见于重症,合并感染性休克及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

2. 影像学检查

胸部 CT 可见炎性病变始于单侧肺上叶多见,加重后累及双侧肺叶,主要表现为磨玻璃状不透明影,大片状气腔实变影,可合并有小片状的磨玻璃、结节影、实变影。

3. 病原学检测(1)病原学培养

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存在一定难点:分离困难,假阳性率高;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要求高,不达到要求无法开展检测。

(2)血清学检测

与其他衣原体属存在交叉反应,需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双份血清标本抗体滴度进行比较,不适合用于急性期的诊断

(3)PCR

逐渐替代血清学检测,可检测出基因型,对疾病早期诊断更有价值,但对病原体的诊断单一,只适用于临床高度怀疑鹦鹉热衣原体感染患者进行特异性靶向诊断。

(4)mNGS

可快速、特异性检测出鹦鹉热衣原体,能提高鹦鹉热诊断的准确性,减少延误。鹦鹉热衣原体作为胞内寄生菌,一旦 mNGS 检出其系列,应考虑为致病病原体的可能性。


05 不想摊上鹦鹉热,要怎么做?

目前,还没有疫苗可用来预防“鹦鹉热”,所以只能从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方面来减少感染,常见的预防措施有:

(1)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锻炼身体提升机体免疫力;

(2)接触禽鸟后需及时洗手,从事禽类售卖、宰杀等人员工作时应正确佩戴口罩,搞好环境卫生,避免接触感染;

(3)如出现高热、咳嗽、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至医院就诊,并告知禽鸟类接触史;

(4)如需接触病死禽鸟需做好个人防护,规范佩戴口罩手套。

目前国内外尚无明确的鹦鹉热治疗指南。但有多篇文献报道,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与喹诺酮类抗菌药物为推荐治疗药物,但随着我国此类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治疗疗效难以得到明确评估,临床医生可结合患者病情采取联合用药。 



美格医学助力临床精准抗感染:

(1)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mNGS

Magi PI-mNGS 项目检测范围基于能提供广域搜索、并持续更新的参考基因组数据库,包含约有 60万+ 株微生物参考基因组,检测展示的结果主要来源于经过细致整理、可精确鉴定的微生物种类数据库,总共 23796 种。

图:mNGS 检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