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及脓毒血症的区别

血液是指人或是动物体内循环系统的不透明液体,是在心脏和血管腔内循环流动的一种组织,具有运输、调节人体温度、防御、调节人体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等功能。

血液主要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机体的生理变化和病理变化往往都会引起血液成分的改变。引发血液病的原因很多,包括有物理、化学、生物、遗传、免疫等因素,所以血液成分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预防某些血液疾病的发生。

图:血液的组成

血液是很“脏”的一种结缔组织,主要原因是人体排出的尿液都是由肾脏过滤血液而来的,人体内环境中的各类毒素、废物也都是通过血液来代谢的。

除此之外,老人、儿童、合并基础疾病患者、危重疾病患者以及免疫低下者的血液也很容易受到一些病原体的感染,主要病原体有细菌、真菌、病毒等等。临床上将败血症和菌血症统称为血流感染,败血症伴有多发性脓肿而病程较长者则称为脓毒血症,毒血症病原体未入血。下面,我们来系统地了解一下这四者的区别→


菌/血/症

菌血症是指致病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流中生长繁殖,只是短暂的通过血液循环到达体内适宜部位后再进行繁殖而致病。牙科手术、静脉注射、心内导管、导尿管均可引起短暂的菌血症,以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感染较为常见,真菌较少见。

临床表现一般为起病急,病情重,发展迅速,有高热、头痛、头晕、恶心、心率加快、呼吸急促等临床症状。常见的并发症有继发性脓胸、化脓性心包炎、腹膜炎等,最常见的检测方法是取疑似感染部位进行血培养,血培养应该包括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其他如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等。

一旦确诊,像外科手术、内置性静脉插管或导尿管等相关短暂性的菌血症,一般不必特殊治疗。但若患者患有瓣膜性心脏病或接受了免疫抑制剂治疗者,则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以预防发生心内膜炎。


毒/血/症

毒血症是指病原菌在侵入的局部组织中生长繁殖后,病原菌不入血,只有其产生的外毒素进入血循环,到达易感的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产毒菌多为革兰氏阳性菌,少数是革兰氏阴性菌。

毒血症作为全身感染的一种类型,其临床表现与致病菌所产生外毒素相关。例如白喉杆菌本身一般不侵入血流,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可与易感的组织结合,引起心肌炎、肾上腺功能障碍等症状。

图:白喉杆菌菌体

实验室检查时多见血白细胞计数增高,病原侵入组织处可取样获得细菌学证据。而破伤风一般发病症状比较典型,不需做细菌学检查。治疗分为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另外还有病原治疗,是指针对性的抗毒素治疗以及抗生素治疗。


败/血/症

败血症是一种严重的血流感染,是指各种致病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血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发生的急性全身性感染。致病菌通常指细菌,像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大肠埃希菌,也可为真菌、病毒等。

临床表现一般为急性起病、寒战、高热、呼吸急促等,分为金葡菌、表葡菌、肠球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真菌等败血症。败血症是较为严重的一种血液性疾病,一旦发病,就会导致患者体质大大下降,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多器官功能障碍、感染性休克等。

图:来源于腾讯医典

败血症血液检查一般显示白细胞总数显著增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增高,出现核左移及细胞内中毒颗粒。血液病原学例如培养镜检、抗原抗体检查、病原核酸检查 PCR 以及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mNGS)等等,检查阳性且如与培养结果一致,则更可确诊。

治疗也可分为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具体措施有:

①卧床休息,给予高热量和易消化的饮食;

②物理降温,补充适量维生素,维持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③加强口腔护理,同时注意继发性肺炎和压疮等防治。

另外还包括抗菌药物治疗,一般来说,不同的细菌感染,药物治疗也不一样。例如金葡菌败血症可用头孢唑林、头孢氨苄、头孢呋辛联合阿米卡星、庆大霉素治疗;革兰阴性菌败血症可从第二、三代头孢菌素中选用一种治疗,也可与庆大霉素或阿米卡星联合治疗。


脓/毒/血/症

脓毒血症是一种全身性恶性炎症反应状态,是严重型败血症的一种,指由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细菌、病毒、支原体等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而产生大量毒素导致的一种急危重症

临床症状一般为寒战、高热、恶心、呕吐、头痛、关节酸痛、呼吸急促等。脓毒血症是严重创伤、重度感染、大面积烧伤、休克等临床急危重患者的严重并发症,病情加重可导致严重脓毒血症或脓毒性休克,是脓毒血症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早期识别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区别:


图: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脓毒血症的定义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