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炎症、肿瘤与癌症
在生活中,我们或许听到过这些词语——感染、炎症、肿瘤与癌症,甚至我们对于其中的某一定义不是很了解的时候,不知道其严不严重,会担心受怕,引起一定的恐慌。以下是这四者的区别与联系,我们来认识下→
1、感染
感染,医学上的感染,是指由于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侵入人体,所引起的局部组织和全身性炎症反应。各类人群均可发生,多见于免疫力较差人群。
机体的各个器官、组织、系统均可有感染情况发生,常见的感染包括有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尿路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感染等,由感染引起的疾病称为感染性疾病。
部分感染性疾病具有传染性 (如结核病、伤寒、梅毒、淋病等),且不同器官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可存在一定差异,主要包括畏寒、发热、寒战、头晕、头痛等临床症状。出现感染相关症状后,建议及时就医。感染相关的检查有体格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病原学检查、药敏试验、生化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和 X 线、CT、MRI 等影像学检查。
检查完成之后,医生会针对已经明确的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类型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如青霉素、头孢曲松、阿昔洛韦、氟康唑、异烟肼等)。经过积极地治疗后,患者多可获得较好治疗效果,一般预后良好。但是如果感染治疗不及时,感染可能会播散全身,甚至引起败血症等病变。
2、炎症
炎症,也叫发炎,是生物组织在受到外部伤害、流血或者病原感染等情况下而产生的生理反应,是机体对造成组织损伤的因子所产生的防御反应。
任何能够引起组织损伤的因素都可成为炎症的原因,即致炎因子,包括有生物致炎因子、物理致炎因子、化学致炎因子、异物、坏死组织、变态反应等等,可引起组织发红,发肿、发热、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
通常情况下,炎症是有益的,是人体自动的防御反应,但是有的时候,炎症也是有害的,例如对人体自身组织的攻击、发生在透明组织的炎症等等。
炎症根据是否有病原感染可分为感染性炎症和非感染性炎症,根据持续时间不同分为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根据病因和病变部位的不同分为肺炎、肝炎、扁桃体炎等等,不同的炎症类型所采取的治疗药物也有所不同。像感染性炎症细菌感染可用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等,病毒感染可用干扰素和核苷酸类药物;而对于非感染性炎症如自身免疫反应引起的炎症,可用非甾体抗炎药 (例如布洛芬) 进行药物治疗,也可用生物制剂 (例如英利西单抗) 联合治疗。
3、肿瘤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过度繁殖形成新生物,因这种新生物多呈占位性块状突起,故也称赘生物。
根据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及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细分还有交界性肿瘤和癌前病变两种类型。交界性肿瘤的临床特征介于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之间,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演变过程中的一个特殊阶段。
图:来源于腾讯医典
肿瘤患者可见于不同年龄段的人群。根据病变部位和恶性程度的不同,患者症状会有较大的差异。至今为止,肿瘤的确切形成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可能的诱发因素大致分为2类:获得性和先天性,最终患者发病往往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图:来源于腾讯医典
当医生怀疑患有肿瘤时,通常通过病史采集、抽血检查、影像学检查、组织活检、内窥镜、染色体和基因检测进行确诊。总体治疗目标是尽可能彻底清除肿瘤细胞,以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降低复发风险。一般都会采用综合治疗方案,包括有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射治疗等等。
4、癌症
在医学上,癌症是指起源于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是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一类,但若起源于间叶组织 (结缔组织和肌肉) 的恶性肿瘤则称为肉瘤。一般人们所说的“癌症”,习惯上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
目前,癌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较为明确的与癌症有关的因素可分为外源性和内源性两大类。某些感染与癌症的关系也是明确的,在一定情况下,像是感染了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可导致肝癌,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可导致胃癌,感染了人免疫缺陷病毒 (HIV) 可导致艾滋病,感染了人乳头状瘤病毒可导致宫颈癌等等。
图:来源于腾讯医典
不同的癌症类型,临床症状差别较大,主要表现为无明显诱因的消瘦、乏力、疼痛、咳嗽、呕血、便血等症状。癌症的检测方法与肿瘤的差不多,主要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等。医生需要根据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和分子分型等情况,对患者采用单一治疗或联合治疗。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癌症患者,通常治疗效果较好。若发现较晚,癌症已经发生扩散、出现耐药等情况时,患者存活时间较短,出现死亡的情况。
图:良性肿瘤与癌症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