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简介

念珠菌(Candida),又称为假丝酵母菌,是一种典型的条件致病型真菌,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为3~6μm,革兰氏染色为阳性。念珠菌可长期定置于人的皮肤、口腔、阴道和肠粘膜等地方,但当机体免疫机能低下或正常寄居部位的微生态环境失调时,就容易引起念珠菌病。

念珠菌病是一种感染了念珠菌属而引起的疾病,念珠菌属有150多种,只有少数能引起人类疾病。大部分的念珠菌感染属于内源性感染,但在医疗发达的国家,念珠菌是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病原体。


流行病学

念珠菌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在世界范围内,这些真菌以共生体的形式存在于人类、动物、食物和无生命物体中。念珠菌病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和深部侵袭性念珠菌病,以丘疹 、尿急 、尿频和尿痛为典型症状 。

念珠菌定植是发生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重要前提,侵袭性念珠菌病多见于免疫功能低下患者,患病率2.1~21/100,000,病死率为40%~60%

侵袭性念珠菌病以白色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和克柔念珠菌最为常见,其中白色念珠菌可占65%~70%,但近年来,在ICU、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实体器官移植等患者中,非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高于白色念珠菌。总的来说,近几十年来,念珠菌引起的全球感染率稳步上升。


检测方法

直接镜检

根据感染部位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标本,包括有无菌体液、痰、尿、粪便、分泌物或脓液及活检组织等,制成氢氧化钾湿推片或涂片革兰氏染色置显微镜下,查见孢子、假菌丝、菌丝或革兰氏染色为紫色,可提示有念珠菌感染。

真菌培养与鉴定

涂片检查阴性的患者,可进行念珠菌培养。培养检查法可进一步提高病原体检出的阳性率,验证直接镜检的结果,同时确定致病菌的种类。


图1:图片来源于百度百科


体外药敏试验

念珠菌属抗真菌药物体外敏感性试验的标准参考方法为肉汤稀释法,对于念珠菌等酵母菌,部分商品化体外药敏检测试剂与微量肉汤稀释法的一致性较好,可以在临床工作中替代微量肉汤稀释法。


血清学

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是血清真菌特异性细胞壁成分(1➝3)‑β‑D‑葡聚糖检测,简称真菌G试验。感染早期即可呈阳性,但阴性预测值较高,曲霉、肺孢子菌等真菌感染也可阳性。


分子生物学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e, mNGS),是指不需要经过培养就可以直接对临床标本进行检测,尤其适用于一些病因不明的感染或是已使用抗感染药物治疗后,但是效果不明显的感染。多重靶向测序技术(Targeted Next-Generation Sequence, tNGS)是基于超多重PCR和二代测序技术的新型病原微生物检测方法,除鉴别病原微生物的种类外,能同时对特定物种的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进行分析,辅助临床医生制定精准诊疗方案。

当患者样本mNGS、tNGS或同时检出念珠菌序列时,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的临床症状来判断是否念珠菌为该患者的致病病原菌,再进行用药治疗。


组织病理检测

感染病灶的组织穿刺、活检对于一些疑难病例的诊断非常重要,标本应分别送病原学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病原学检查应当选取新鲜组织标本进行病原学培养或mNGS,病理学检查包括苏木素-伊红(HE)染色、过碘酸希夫(PAS)染色和六胺银(GMS)染色若组织病理切片中查见念珠菌芽孢和假菌丝或菌丝,且有组织侵袭证据即可确诊。


治疗

目前国内已上市并常用于治疗侵袭性念珠菌病的抗真菌药物有三唑类药物(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泊沙康唑)、棘白菌素类药物(卡泊芬净、米卡芬净)、多烯类药物(两性霉素B及其脂质制剂)以及嘧啶类药物(氟胞嘧啶)。皮肤黏膜念珠菌病可局部用药,全身用药适用于局部用药无效以及发生侵袭性念珠菌病时。

由于念珠菌菌种和药敏试验结果各异,治疗药物选择和预后也有所不同,因此菌种的鉴定和药敏试验十分重要,如克柔念珠菌对氟康唑天然耐药,葡萄牙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天然耐药,光滑念珠菌对常用唑类抗真菌药物敏感性下降,甚至对棘白菌素类药物耐药也有报道,耳念珠菌呈多重耐药。(来源于中国医学前沿杂志《中国成人念珠菌病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


预防措施

(1)去除一切诱发因素,积极治疗诱发念珠菌病的有关疾病。

(2)遵医嘱,合理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放射治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饮食清洁,不吃变质的食物。

(4)加强运动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



美格医学mNGS和tNGS助力临床抗感染:

MagiSeq mNGS项目的检测范围为23796种,tNGS项目高级版的检测范围为419种。其中,mNGS的真菌检测有2219种,tNGS的真菌检测有36种,这里面基本包括了我们常见的大部分念珠菌。mNGS或tNGS念珠菌序列数的检出,可为临床医生结合患者实际的临床症状,进行精准抗感染治疗提供一定的证据。


图2 mNGS检测范围


   图3 tNGS真菌检测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