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凌女士因“高烧1周不退”来到佛山市某三甲医院就诊。本来她以为这只是一个小小的感冒,没想到2天后,病情恶化到出现呼吸衰竭,需要到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治疗,这一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 mNGS),给了我们答案。
1. 病情介绍
2021年11月末,凌女士就开始出现发烧、头痛、干咳等症状,最高体温达到39℃。曾到医院门诊就医,并口服了感冒药进行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好,而且气促乏力的感觉越来越明显。 12月5日上午,凌女士便独自前来医院感染科就诊,当时感染科医师怀疑是某种致病微生物感染,但经各类血培养、呼吸病原学检测等十几项检测后,并未发现凌女士体内的“凶手”。 12月6号,凌女士突然出现病情恶化,经各项检查提示出现了严重的肺部感染及呼吸衰竭,于12月7日转入医院的ICU进一步治疗。
图1:凌女士在ICU进行监护治疗
在治疗期间,医护人员发现凌女士左侧腰背部存在一暗红色焦痂,大小约1×1cm,凌女士回顾到焦痂出现是在半个月前,伴有瘙痒的症状。当时以为只是普通的蚊虫叮咬并没有在意。这样一来让主治医生不经怀疑,是不是有可能是恙虫病?
图2:凌女士的恙虫病伤口焦痂
由于病情危重、时间紧迫,征得凌女士家属的同意后医生决定抽取其3ml静脉血液行病原微生物DNA+RNA基因检测,目的是为了明确病原体尽快病因治疗。果不其然,从送检开始不到24小时,mNGS结果出来,显示凌女士血液中检测出恙虫病东方体,提示恙虫病确诊,这样一来,ICU医生们便能大胆放心地依照恙虫病的治疗方案为凌女士提供最有效的治疗了。
图3:凌女士的血液mNGS检测结果
2.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恙虫病立克次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啮齿类为主要传染源,恙螨幼虫为传播媒介。病患者多有野外作业史,潜伏期5~20天。临床表现多样、复杂,合并症多,导致人体各个器官损伤,严重会引起休克,多器官损伤、肝功能、肾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等等。
临床立克次体感染分类依据:
(1)根据病原体的分类和不同微生物特征,可分为立克次体、东方体、埃立克体、无形体、新立克次体、Candidatus Neoehrlichia 和柯克斯体7个属。
(2)流行病学。
(3)临床表现。在病程前5日,所有急性临床表现均相似:发热、头痛和肌痛,有或无恶心呕吐和咳嗽。随着病程进展,不同患者的临床表现各异,包括出现斑疹、斑丘疹或水疱、焦痂、肺炎和脑膜脑炎。
传播特定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线索包括:
(1)在疾病(斑疹热和斑疹伤寒、恙虫病、埃立克体病、无形体病)传播媒介活动的季节,在相应地理区域,环境暴露于蜱虫、跳蚤或螨类。
(2)在潜伏期前往或居住于疫区。
(3)接触临产的反刍动物、猫和狗(Q热)。
(4)接触鼯鼠(R.prowazekii感染)。
(5)虱传斑疹伤寒(复发性斑疹伤寒)的既往史。
3. mNGS检测技术介绍
宏基因组新一代测序技术(mNGS)不依赖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直接对临床样本中的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然后与数据库进行比对分析,根据比对到的序列信息来判断样本包含的病原微生物种类,能够快速、客观的检测临床样本中的较多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且无需特异性扩增,尤其适用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的诊断。(来源于《宏基因组分析和诊断技术在急危重症感染应用的专家共识》)
mNGS是美格医学基于二代测序宏基因组学(mNGS)技术开发的病原微生物临床检测项目,可对样本中全部核酸进行高通量测序,通过庞大的病原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对疑似感染样本中病原微生物进行全面、快速、准确的检测和分析,辅助临床医生制定精准诊疗方案和靶向用药指导。
本病例中的凌女士就是属于急危重症和疑难感染患者,及时使用mNGS检测出病原体,为后期的精准治疗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