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nontuberculous mycobacteria,NTM)病指 NTM 感染引起的皮肤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皮肤科临床医生的诊断及防治水平,中国“一带一路”皮肤病专病联盟分枝杆菌病研究联盟、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皮肤性病检验与诊断分会邀请相关领域专家与学者,撰写了《中国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病诊治专家共识(2024版)》。
该共识在国内外 NTM 病指南的基础上,对国内外近年来发表的皮肤 NTM 病的研究进展与诊治经验进行评价并综合分析,专家对皮肤 NTM 病流行病学、诊断及临床治疗方面进行充分讨论和修改,一致认同后制订本共识。
一、NTM流行病学
NTM 系指除结核分枝杆菌(MTB)复合群和麻风分枝杆菌以外的其他分枝杆菌。迄今为止,共发现约 200 种 NTM,仅部分对人体致病。NTM 可侵犯人体各脏器甚至引起全身播散性感染,近年来皮肤 NTM 病发病率呈增长趋势。
我国历次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NTM 在分枝杆菌分离株中的占比由 1979 年的 4.3% 增高至 2000 年的 11.1%,到 2010 年增至 22.9%,反映了我国 NTM 感染呈上升趋势。总体来看,海分枝杆菌及脓肿分枝杆菌是皮肤 NTM 感染主要菌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皮肤 NTM 病存在人间传播。
二、皮肤NTM病的临床表现
皮肤 NTM 病临床表现通常缺乏特异性,可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斑块、溃疡、脓肿、毛囊炎、蜂窝织炎等,大部分皮肤 NTM 病为局限性病变,免疫抑制患者可发展为播散性 NTM 病。
(一)缓慢生长型 NTM
1. 海分枝杆菌:是常见的引起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的 NTM,常累及四肢及末端,其中手为最常受累部位。皮疹多单侧分布,初起可表现为红色小丘疹,逐渐发展为紫红色结节,也可出现脓疱、溃疡。
2. 溃疡分枝杆菌:是布鲁里溃疡的病原体,布鲁里溃疡是继结核和麻风之后人类第三常见的分枝杆菌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报道较少。
3. 堪萨斯分枝杆菌:最常累及肺部,皮肤感染通常是由于皮肤局部创口暴露于被污染的水中。大多数皮肤受累患者的免疫状态有一定的缺陷。
(二)快速生长型分枝杆菌
1. 脓肿分枝杆菌复合群:主要引起肺部感染,其次为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皮肤感染多与外伤或手术相关,患者手术切口处、注射部位感染可能与医疗器械及医疗用水灭菌不合格、消毒液配置不规范有关。
2. 偶发分枝杆菌:存在于环境中,如水、土壤和粉尘,皮肤感染表现多样,可表现为溃疡、窦道、皮下脓肿及结节等。
(三)其他少见的 NTM
包括瘰疬分枝杆菌、戈登分枝杆菌、哥伦比亚分枝杆菌、马赛分枝杆菌、滋贺分枝杆菌等。
三、实验室检查
(一)皮损分泌物或组织匀浆涂片镜检
皮肤 NTM 病皮损分泌物或组织匀浆检测中,最常用的为 Ziehl-Neelsen 抗酸染色法。检测结果与标本载菌量及检测水平相关。直接涂片镜检阳性率低,且无法鉴别 MTB 和 NTM。
(二)分离培养
选择皮损分泌物及皮肤组织研磨液进行培养,留取标本期间,患者须避免使用抗菌药物。对于皮肤组织标本,推荐平行开展 28~30 ℃ 和 35~37 ℃ 两个温度梯度的培养,以提高阳性率。
(三)菌种鉴定
1. 初步菌种鉴定技术:这类技术仅用于初步鉴别MTB 复合群和 NTM。常用方法包括对硝基苯甲酸选择性培养基法、MBP64 抗原检测法。
2. 分子检测技术:
(1)聚合酶链反应(PCR)-核酸序列检测法:基于 PCR 的测序技术已成为鉴定分枝杆菌物种的“金标准”。
(2)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技术:有助于早期菌种鉴定及快速诊断,检测结果受抗生素治疗影响小,也可用于追踪特定人群中 NTM 引起的传播。随着 mNGS 技术的日益普及费用降低,其在皮肤 NTM 病的诊断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3)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对生物体整个基因组序列进行测序,可以获得完整的基因组信息,是进一步鉴定 NTM 菌种及亚种的方法。然而其成本较高,不适合用于常规诊断筛查!
(四)耐药菌种的分子诊断
某些 NTM 菌种对某些药物的耐药机制与特定的耐药基因相关,如偶发分枝杆菌和脓肿分枝杆菌等可以表达一种诱导型红霉素甲基化酶,从而对大环内酯类产生耐药;rpoB 基因突变与堪萨斯分枝杆菌等对利福平耐药相关。
四、诊断标准
皮肤 NTM 病的诊断应结合病史(有可疑环境接触史、手术史或外伤史)、临床表现(可为丘疹、斑块、脓疱、脓性或非脓性结节、溃疡或孢子丝菌病样皮损等,可缺乏特异性)、组织病理检查(符合感染性肉芽肿)及实验室检查(皮损组织/分泌物培养阳性并鉴定为 NTM,皮损组织或分泌物分子生物学检测鉴定为 NTM)结果综合判断,其中病原学阳性结果是确诊皮肤 NTM 病的必要条件,必要时可完善影像学检查,评估疾病累及范围。如下图所示:
图1 皮肤非结核分枝杆菌(NTM)病诊治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