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广东佛山 62 岁的周某突然出现发热、全身肌肉酸痛、急性肾衰竭、弥漫肺泡出血等症状,送至 ICU 后,最终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肺出血型、肾衰竭型,在 ICU 内经过 3 周救治才转危为安。


医生提醒,预防钩体病需做好个人防护,尽量不要到野河游泳;同时台风暴雨后因为雨水冲刷,城市路面掺杂垃圾、粪便等污染物积水,也有机会感染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

钩端螺旋体Leptospira)简称钩体,种类很多,可分为致病性钩体及非致病性钩体两大类。 基于遗传相似性的分类系统,又将钩端螺旋体分成 21 个基因组物种:9 个致病物种 、5 个中间物种和 7 个腐生物种。 

致病物种中包括问号(Leptospira interrogans)、波氏(L. borgpeterse-nili)、卫氏 (L. weilii)等。

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体引起人及动物的,简称“钩体病”,是在世界各地都广泛流行的一种人畜共患病,中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尤以南方各省最为严重,对人民健康危害很大,是中国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


临床症状

致病性钩体是引起的人畜共患病,属于乙类传染病

患者感染钩体一般潜伏期在 7~14 天,根据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以下 5 种类型:流感伤寒型、肺出血型、黄疸出血型、肾衰竭型、脑膜脑炎型。

钩体病早期的症状和体征可以概括为“三症三征”:

  • 三症:

寒热:起病突然、体温迅速升高,可达 38~40℃,伴有寒战。

酸痛:严重而顽固的头痛、身体痛,使用普通止痛药不能缓解,身体痛以下肢疼痛最明显。

周身乏力:周身乏力十分严重,以至患者必须停工或卧床不起。疼痛和乏力使患者行走困难。

  • 三征:

眼红:双眼球结膜充血发红,无脓性分泌物、无疼痛、无畏光感。

腿痛:腓肠肌(腿肚子)压痛,轻压即有痛感,又称“拒按”,比较有特征性。

淋巴结大:指腋窝、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疼痛。


流行病学

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在温带和热带地区广泛流行 ,特别是东南亚、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等地区 ,每年超 100 万人感染 ,近 6 万人死亡[1]

在我国 29 个省份均有报告病例,其中云南、四川等省份多见[2]


该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大多报告于 7~10 月,可能与夏季温度高、降雨量大有关。

主要的传播方式:

经“疫水”传播、通过破损的皮肤和黏膜传染、经食物传播。

患者通常因接触带有钩端螺旋体动物的排泄物或污染的水源、土壤发生感染,在暴雨、洪水过后更易传播。该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农民、兽医及畜牧业者等人群感染更为多见。


实验室检查

01 传统的钩体培养法

培养:可通过血液、尿液或 CSF 培养确诊钩端螺旋体病,但敏感性仅 5~50%,而且可能需要数周时间。血液和 CSF 标本应在病程最初 10 日内采集,尿培养在病程第 2~4 周内采集。

该诊断方法需要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操作且钩体培养生长至少需要2 周的时间,极易延误治疗时机,在实际临床中应用较少。

02 血清学诊断法

针对钩端螺旋体特异性抗体可进行血清学检测,实验室常用的方法有显微镜凝集实验(MAT)、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间接 ELISA),因钩体血清型多样,各实验室抗原制备血清型有所差异,故血清学结果阴性也不能绝对排除钩体病。

03 分子诊断技术

3.1 PCR

在钩体病感染的早期和康复阶段,可通过对样本(培养物或患者体液)进行钩体的特异性基因靶向扩增,进行快速和直接的诊断。

但以 PCR 为基础的分子诊断方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确定所感染钩体的血清型。

3.2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

mNGS 作为一种新的诊断方法,可更早、更精确地发现常规检查所不能发现的病原体,尤其是针对传统的培养法生长缓慢的病原体。

mNGS 因对样本中所有核酸序列进行无偏倚测序,在病原体检测方面有检测新发未知病原体罕见病原体、跨物种传播病原体等优势。

案例分享:

患者,男,52 岁,发热 4 余天,经奥司他韦、阿昔洛韦、炎琥宁等药物治疗无效,临床怀疑病毒感染,送检血液行美格医学 TEPseq(tNGS)查因,结果如下所示:

隔天报告检出问号钩端螺旋体序列 721 条,结合临床表现,确诊为钩端螺旋体病

美格医学-TEPseq 病原靶向检测项目:

TEPseq 病原靶向检测项目是 mNGS 技术的补充,解决了 mNGS 受人源基因组及背景菌基因组干扰的问题;解决了 mNGS 对结核、真菌、胞内菌等检出率低的问题;解决了 mNGS 检测技术对 RNA 病毒检测难度大的问题;解决了 mNGS 对耐药基因及毒力因子基因检测难点的问题。

图:TEPseq 检测范围


预防

我国 8 月至 10 月是钩体病高发期,台风、洪涝等可促其流行,城市路面掺杂垃圾、粪便等污染物的积水,是钩体病的重要传染源之一。


在这里给大家一些预防措施:

(1)避免接触潜在感染源

(2)控制啮齿类动物滋生泛滥

(1)保护食物免受动物污染以及对家畜和宠物进行钩体疫苗接种。


参考文献:

[1]Costa F,Hagan JE,Calcagno J,et al. Global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of leptospirosis: A systematic review[J/OL]. PLoS Negl Trop Dis, 2015, 9(9): e0003898.

[2]Rajapakse S.Leptospirosis: Clinical aspects [J]. Clin Med(Lond),2022,22(1):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