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季节转变,近期“红眼病”进入流行季。广东疾控提醒,“红眼病”(学名: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多见于夏秋季,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易发生暴发流行。

01

什么是急性出血型结膜炎?

●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俗称“红眼病”,是一种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的引起的具有极强传染性的眼病。引起 AHC 常见的细菌有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病毒有肠道病毒 70 型、柯萨奇病毒 A24 变异株等。

● AHC 潜伏期短:一般为12~48 小时,最长可达 6 天,发病 2 周内传染性最强。

● 临床症状:起病急剧,自觉症状明显,双眼先后或同时患病;有剧烈的异物感、眼红、眼痒、眼刺痛、畏光、流泪等刺激症状;视力障碍;早期分泌物为水性,重者带淡红色,继而为粘液性。


02

病原学

(1)传染源

患者为 AHC 的主要传染源,其眼部分泌物及泪液均含有病原。

(2)传播途径

AHC 在我国为法定丙类传染病,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被患者眼部分泌物污染的手、物品或水等,部分患者的咽部或粪便中也存在细菌、病毒。

(3)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AHC 可以由不同类别的病原体单独感染发病,也可发生两种及以上病原体混合感染。病后免疫持久性差,患者病愈后,可以被不同病毒感染而再次发病。

(4)流行特征

据 2022 年 8 月发布的《中国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时空分布和社会环境影响因素分析》, AHC 发病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每年的夏秋季节。

2011 ― 2017 年中国大陆 AHC 发病空间分布

研究发现,广东省、海南省以及重庆市年均都为高高聚集,维纬度更高的省份如东北三省年均都为低低聚集。聚集与气象因素最为相关,特别和温度湿度联系密切。


03

AHC 诊断

(1)体格检查:

观察患者症状和眼球表面的状况,如眼睑红肿,睑、球结膜中、高度充血,多伴结膜下点、片状出血。早期角膜上皮点状剥脱,荧光素染色后裂隙灯检查可见角膜弥漫散在细小点状着染。

(2)眼部分泌物涂片:

AHC 患者眼部异常分泌物增多,可以取眼周分泌物进行涂片及显微镜下检查,观察鉴别感染病原,但是可观察种类有限。

(2)病原培养:

可以采集结膜分泌物样本,进行培养和鉴定,以确定感染的确切病原体类型。但对于 AHC 需预设和针对不同病原进行不同条件下的培养,在临床上难以快速诊断。

(3)宏基因组测序(mNGS)

AHC 需与流行性角结膜炎、急性卡他性结膜炎、衣原体性结膜炎相鉴别[1]mNGS 可快速、精准鉴定引起患者 AHC 的病原微生物,可与以上三种结膜炎相鉴别,为临床提供准确检测结果。

美格医学近期案例分享:

患者,男,11 岁,双眼先后出现眼睑红肿伴结膜下片状出血症状,临床怀疑细菌性感染,送检眼周分泌物样本至美格医学行 mNGS(DNA+RNA)检测,结果如下:

样本除了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外,还检测出肠道病毒 70 型。通过患者临床症状及检测结果,临床使用抗菌及抗病毒药物,患者症状好转。


→对于眼科样本,美格医学推荐以下样本类型送检:

04

如何预防“红眼病”

//注意手卫生: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接触眼睛之前

//个人用品勿共用:日常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眼部化妆品或个人眼部护理用品

//室内勤通风:保持空气流通,有助于减少细菌病毒滋生

//及时就医若出现眼睛异物感、充血、流泪、眼痛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遵医嘱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WS 217-2008,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S].